您的位置: 首页 >> 侨界风采 >> 详细内容

有一群人,他们叫中国共产党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15 11:02:23 【字体:

——中秋抒怀

鼎城区侨联秘书长(兼) 姚高峰

 

八月的金风把祖国的田野染黄,家乡的丹桂甜蜜着游子的心房;

(十五的月呀,照着家乡,照着远方)

在这特殊的时刻,我们聚集一堂,共话盛世辉煌,犹忆百年沧桑。

 

122年前的今天,正是万家团圆的时光,

有一位鼎城好儿郎——赵必振,

却正在亡命他乡。

他意在维新,欲安国邦,

秘密组建“自立军”,心雄万丈待勤王,

不曾想,

事未举而谋已光,

莫奈何,

东躲西藏向两广。

 

恰此时,神州风雨起苍黄,

国运飘摇的大清王朝,已被八国联军攻陷城隍,

英法联军1860年曾经火烧的圆明园,

40年后再遭掠抢;

满朝的文武,竟无一人是栋梁,

千乘万骑,西奔仓惶;

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换来的只是万民悲怆,

这腐败的王朝,已是扶不起的阿斗,西落的夕阳。

 

但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对他忠诚的子民,却不曾有丝毫的温良:

清廷的通缉令,如影随形,

无处遁形的赵必振,

只得东渡扶桑,亡命日本。

我们无从知晓这是不是鼎城人第一次跨出国门,

也无从知晓赵必振是不是鼎城第一个短暂旅居的侨民,

但我们可以十分自豪地肯定,

赵必振,中国译介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亲历国难的赵必振,

深知腐败的清廷,

已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拯,

要拯救中国,必先倡导新思想,

1902年至1903年,他先后翻译出版

《20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广长舌》《近世社会主义》

三部日文版社会主义著作,

为国运衰微的华夏投送出第一抹社会主义的微光。

 

可别小瞧了这一抹微光的力量,

从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中华民族救亡图存,

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

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

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

从庚子国难到辛亥革命,

哪一场运动不曾令人心潮激荡、血脉喷张?

哪一种力量何尝不是仰问苍天、惨淡下场?

哪一个条约不是丧权辱国、摧肝断肠?

哪一场危机不是百姓买单、万民遭殃?

社会主义这一抹微光,

让人从“万马齐喑究可哀”“四万万人同一哭”的悲怆与绝望,

依稀看到,

另一种选择,

另一种希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从此,社会主义霞光万丈,

一扫神州沉闷和迷茫。

 

从此,

在华夏大地上,

有一群人,

他们叫中国共产党员,

为一种信仰,

誓言:

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解放。

 

从南湖红船的建党纲领,

到井冈山的星火之问,

从延安窑洞的兴亡答对,

到西柏坡的赶考自警,

我们的共产党人,

始终映照着坚如磐石的初心。

 

从南昌城头武装斗争第一枪,

到八百里井冈“分田分地真忙”,

从血染万里的英雄长征,

到全面抗战的浴血救亡,

我们的共产党人,

始终肩负着再造神州的使命。

 

1949年10月1日,

一代伟人,

在天安门,

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西方列强公开宣称,

这新生的婴儿,

终会短命。

因为蒋家王朝留给这个新生政权的是,

满目疮痍,百业凋零,

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他们虎视眈眈,锁我海防;

他们占我邻邦,袭我边疆;

面对强盗的肆意张狂,

中国人民志愿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彻底粉碎了西方列强

“在东方的某个海岸上,

架起几尊大炮,

就可以占领一个国家”的迷思梦想。

他们忘了,

他们所面对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我们的共产党啊

他不惧豺狼,力倒洪荒。

从抗美援朝到台海较量,

从两弹一星到北斗结网,

从蛟龙探海到航母起航,

侵略和讹诈,

练就他胆似铁打;

苦难和炎凉,

铸就他意志如精钢。

 

我们的共产党啊,

他心系人民,志不可量。

从打虎拍蝇到扫黑除恶,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从两大纲领到两个百年,

人民和江山,

赋予他热血柔肠;

初心和使命,

鞭策他庄敬以自强。

 

我们的共产党啊,

他胸怀大同,协和万邦。

从北斗共享到天问开放,

从一带一路到发展共享,

从悲壮抗疫到大同首倡,

美美与共,

这是何等的智慧担当?!

和而不同,

这是怎样的大国气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天地翻覆慨而慷,

从救亡图存到民族解放,

从一穷二白到民富国强,

百年苦难,百年沧桑,

百年奋斗铸就百年辉煌。

望未来,我们豪情万丈,

中华复兴势不可挡,

因为我们

有了中国共产党;

人类大同其道大光,

因为这世界,

有了中国共产党。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