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棕叶香 大侨小侨传承忙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爱国忠君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包尖角棕在桃源县及周边是一项传承了多年的习俗,但是近年来这一习俗在年轻人中逐渐淡化,为推动这一传统习俗在海内外儿女中的传承,5月24日,桃源县侨联组织辖区内归侨、侨眷开展了一次丰富多彩的端午传承联谊活动。
侨眷童美筠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她对端午的习俗有很深的见解,她向大家介绍了端午的来历以及桃源过端午的习俗,然后从粽叶的选搭、糯米的准备、水灯草和棕绳的捆扎等环节,一步一步为大家示范了桃源棕子的包法,在她的帮助下大家都学会了桃源粽子的制作。
看着大家好不容易编好的各种形状的粽子,从非洲马达加斯加回国的曾建忠感慨:“我每年都亲手为海外的亲友和每位工人做两个粽子,不为解馋,是为了怀念我们伟大诗人屈原,同时引导大家像伟大的诗人屈原一样爱国、爱家”。
在等待粽子煮熟的时间里,桃源县侨联还组织了趣味多彩的知识竞赛,内容涉及党政方针、国家时事、传统习俗等方面知识,同时还进行了套圈游戏。
此次端午节联谊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参与活动的归侨侨眷充分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