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动态 >> 工作动态 >> 详细内容

常德市侨联召开《人类群星闪耀时》主题读书分享会

来源:市侨联 发布时间:2022-06-15 10:25:12 【字体:


编者按:近日,常德市侨联召开《人类群星闪耀时》主题读书分享会,全体干部职工围绕此书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现为大家摘录精彩发言:

9c54d629b4f94d87923be568166af67c.Jpeg

989e6d614dd6452385fb90d647586182.Jpeg

 

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

郭震宇

翻开《人类群星闪耀时》,我仿佛看到了在广袤的宇宙星河中,人类历史上的关键人物,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人类。作者茨威格在忠实史实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描写手法,用简洁、清丽、幽默的语言,刻画了多个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呈现了异彩纷呈的历史画面。在书中,我读出了冒险家巴尔博亚、斯科特对梦想坚持不懈的追逐,读出了世界著名音乐家亨德尔、鲁日对钟爱事业永久不息的追寻,读出了老年歌德对青春爱情如老房子着火般的追慕,读出了西塞罗对罗马共和国理想的不畏追求......纵观书中诸多历史人物,主要有以下三点引起我深深共鸣:

一是志存高远。如在《封闭的列车》文中,如在《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中的菲尔德,他就是立下了“铺设一条海底电缆把纽芬兰和爱尔兰连接起来,实现年轻的美洲和古老的欧洲联姻”的美好志愿。因为他相信“一个人对奇迹的信念永远是一个奇迹或一件美妙的事情能够产生的首要前提!”

二是英勇无畏。在《南极争夺战》文中,文章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与阿蒙森探险队关于对第一到达南极点这一荣誉称号的竞争。当最后面临死亡时,绝望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但斯科特特写下的书信里,却鲜少有一个垂死者的恐惧和绝望,而是洋溢着自豪、平静、坦然,与对他人的关怀。读到这里不禁为悲壮的英雄所动容。

三是人性光辉。书中这些优秀的伟大人物,不仅仅是具有崇高的理想与钢铁一般的意志,他们身上更有人性的光辉照亮夜空。正如《西赛罗之死》文中,在这样的时代里,西塞罗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每一种暴力的滥用提出抗议的人。他谴责战争是野蛮人的手段,提出“是文化和道义而不是刀剑,才是让别的国家归属罗马帝国的唯一途径。”他要求,这在罗马帝国是一种荒诞的要求——对奴隶给予宽容善待。他对儿子提出庄严的恳求:“把人的共同合作尊为最高和最重要的理想”,他成了人性主义的第一位倡导者。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李雨芳

《人类群星闪耀时》向我们生动展现了历史上14个重要瞬间,本书文字精致而清冽,描写凝练而生动,极富韵律之美,有种浑然天成的贵族气息。

书中14个主角,并不全是那些传统意义的英雄或伟人,还有许多更接近于小人物心态而又因种种原因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但不管哪个故事,我都读出一个启示:一个人可以没有财富、没有权力,但不能没有勇气,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梦想的人手中。菲尔德耗时六年、花费巨万铺设大西洋海底通讯电缆,没有勇气,他能做到世人都不敢想像的事吗?面对南极这块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大陆,探险者斯科特和他的伙伴们置生死于不顾,克服艰难险阻,将人类的足迹踏上南极点,没有勇气,他们能奋不顾身,至死不退吗?没有勇气,书中的事迹都不会出现,是勇气让这些人突破平凡,名留史册。

但勇气也是有层次的。就像巴尔博亚,虽然他历经艰险成为了欧洲发现太平洋的第一人,但他的勇气只为逃脱罪罚,攫取财富,这只是一份低层面的勇敢,属于“小勇”。又如西塞罗,虽然他能够强制其心、无所畏惧,但他面对势力庞大的安东尼,只会奔走呼号,不能统合民众,用更有力的方式保卫罗马、保卫共和,属于有勇无谋,只是“中勇”。再如列宁,他不惜牺牲个人荣誉与敌国谈判媾和,只为尽快回国领导革命,解放祖国人民,这是基于道义、良知与天理所升起的浩然正气,才是最高层次的“大勇”。

大勇源自内心的格局和气度。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如何开发自己的大勇呢?阳明先生说:“若人真肯在良知上用功,时时精明,不蔽于欲,自能临事不动。”就是告诉我们需要不断地反省、观照、引导自己,不让念头受到私欲的污染,让自己的起心动念合于良知、合于天理,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中无畏前行。这种大我之勇,将会给我们以清醒、激励、胆略和力量,使我们在面对各种各样人生困难、风险和挑战时,意志坚定,从容不迫,从而放射出绚丽夺目的人生光彩。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戴郁静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一本影响深远的传记集,作者茨威格被称为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全书再现了西方历史上14个改变人类命运的历史特写,强调了人对改变历史的作用和一些极小的细节会影响宏大的历史走向。但茨威格并没有仅以事件结局来评定一番成败,他所书写的是勇敢、进取、坚韧、责任等最闪耀的品质,提醒阅读者要重建对这些高贵而稀缺品质的信仰和尊重,不但要从群星的光芒中看到高尚的品质,还应该看到黑暗处人类的自私、贪心和虚荣的可怕。

在《威尔逊梦的破灭》特写中,记叙了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一战后巴黎和会的经过。威尔逊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怀着理想主义、真正企图为整个人类谋和平的总统和政治家,一战期间带领美国取得了属于协约国的胜利,但威尔逊的“梦想”是建立国际联盟,辅以“十四点原则”,以保障人类的永久和平。可惜这一伟大设想极大地损害了其余战胜国的既得利益,威尔逊面临着内外所有人的反对,在多方压力下,这个坚持寻求和平的总统倒下了,最终结局仍然是战败国的利益受损。“不忠创造不忠,暴力创造暴力”,这样的结局催生了希特勒和二战时的德国,即使到今天,局部的战争也都在地球上演,制约世界大战的东西只是足以摧毁世界文明的核武器。茨威格对威尔逊梦想的破灭表达了无限的叹息:“这将成为威尔逊的伟大时刻,成为他最伟大、最英勇、最富有人性的时刻”“欧洲几千年来渴望和平与统一,可是从未实现。一个人性化世界的永生梦境又一次在大海的远方雾霭中渐渐消散”。然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威尔逊无疑是一位值得被尊重和纪念的政治家,诺贝尔和平奖他得之无愧。这篇历史特写写于1940年——正是法西斯肆无忌惮的时候,作者本人最终也是因为法西斯的残暴和妻子双双自杀离世,倘若威尔逊和茨威格还在世,恐怕他们的遗憾会一直延续,这其实也是所有人的遗憾……

读人物或历史传记有一个好处,书中主人公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能启发我们思索自己的人生。本书中的主人公无论成败,都无法否认他们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做出的伟大贡献,这本书强调了人的价值取决于其内心的综合力量,要认识到很多时候做对一件事,也就是不要做错那件事,那些潜移默化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才有可能帮助一个人必然抓住命运偶然给予你的那个偶然的机会。

 

读《西塞罗之死》感

何英岚

西塞罗(前106-前43),是古罗马政治家、学者、作家、演说家、律师,他呼唤独立与自由,是人类民主永恒而悲情的守望者。

他所处时代:古罗马帝国、凯撒时期、渥大维·安东尼·李必达(三巨头同盟)

他的代表作

《论共和国》:是所处时代被当作理想的国家形式的道德法典

《论老年》:一个真正智者,认识到的断念是老年人和他尊严。一个老人既不可以寻求死亡,也不能去拖延死亡,它总会在某个时刻到来,必然泰然地去接受它,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不存在什么耻辱之死。(他更英勇、刚强、坚定,是共和国坚定的捍卫、保卫者)

《论义务》:(政治遗嘱、道德遗嘱)是论义务、论个人和国家关系的学说,它谈及一个独立的有道德感的人对自身、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只有正义和法律才是国家值得尊敬的基石,权力必须由内心诚实的人,而不是由那些煽动家来掌握,这样法治才能在国家得维护,任何人都不允许把他个人意志和专擅妄加给人民;他论证:暴政统治,强暴一切法律,他是当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暴力的滥用提出抗议的人。 

他的精神

他先后任执政官、行政总督等职,力主共和政体,反对独裁专治。 

他是人类民主永恒而悲情的守望者;

他是共和国的捍卫者和保卫者;

他是由人文主义向人性主义转变的第一位倡导者;

他是一位追寻内心自由的拓荒者;

他是一位从容面对死亡时而不愿伤及无辜的善良者;

他是对共和失去希望,在独裁专政下的英勇无畏牺牲者。

他和作者茨威格之死相比,虽所时代不同,但却具有同样深远的影响力:决绝而凛然。对于生命而言,每个人只有一次,但有些人却将生命中的那些事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他们曾为实现大爱,在民族存亡之际,共赴国难的决心和勇气,甚至只是为了唤醒民众的自由而做出的牺牲令人震憾、感动。他们像群星、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同时也带给我们在和平时代如何对待“生”与“死”的探究和思考。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李旋旗

《人类群星闪耀时》由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书中选取了十几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没落、太平洋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的时刻、作曲家亨德尔创作出歌剧名作《弥赛亚》的灵感瞬间、决定滑铁卢战役成败的关键一秒、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1917年4月9日从瑞士到俄国的列车把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列宁送回到祖国……一个个看似平淡无奇却充满戏剧化的片段成就了之后历史长河中被众人铭记的事件,茨威格将这些历史瞬间演绎得绚烂多彩,充满了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        

未读此书之前,看着书名我以为这本书讲的是那些大名鼎鼎、指点江山的名人及其丰功伟绩,否则怎么能叫“群星闪耀”呢?然而读起一个个故事,作者却用另一种角度带着读者领略了历史的风采。每一个独立的篇幅并没有着重描绘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或者耳熟能详的人物成长,而是勾勒了一些接近小人物心态却又由于各种原因留下浓墨重彩影响的人物及事件,比如滑铁卢战役中平庸的副将格鲁墨守成规、犹豫不决,虽然听到了滑铁卢开战的炮声,但依然决定不去支援,可以说这一秒钟作出的决定促成了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失败,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历史。    

就像茨威格在书中所说:“有时候——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时刻——命运之线在瞬息时间内是掌握在一个窝囊废手中。英雄们的世界游戏像一阵风暴似的也把那些平庸之辈卷了进来。但是当重任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与其说他们感到庆幸,毋宁说他们更感到害怕。他们几乎都是把跑过来的命运又哆哆嗦嗦地从自己手里失落。”在茨威格的笔下,历史事件显现出了鲜明生动的人性,而又正是这些立体丰富的人性造就了我们所处的历史。看多了被记录者捧上神坛、被世人千秋万代歌颂的伟人传记,换一个角度看看这些细微事件引起的历史波澜,别有一番触动。在此书中,茨威格用他擅长的细腻的文笔以及详实的历史纪实功底,为后人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难忘的历史瞬间。

读完全书,心灵不得不被震撼,许多定格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发生在不起眼的某个时刻,在未被完全觉察之际,其已然影响了历史的走向。这不禁让我们深思与感叹,活在当下,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个人都可以是历史的创造者,如同点点星光在历史的岁月中耀眼闪烁。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左菲

      这本书记录了14个扭转乾坤的时刻,14个英雄的瞬间,14个历史特写,这些内容是我们曾经在历史课本中从未见过的。作者斯蒂夫.茨维格从新的角度还原了历史,生动表现了历史的戏剧性,更能让我们理解了背后的原因。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以为仅仅是一本历史读本,解读“闪耀”的意思,作者是想表达那些鲜为人知的时刻。读到后面,我读到了那些被人们忽视的瞬间,那些照耀了整个人类的发展。而很多历史光辉的时刻,有折射出来了人性。他们自私的,狂妄的,或是追求名利的,又或是怀有远大理想的,亦或是追寻内心的宁静的。

     故事中我最有共鸣的是“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一位尽职尽责的军官也可以导滞一场重要战役的失败,滑铁卢的章节描写了拿破仑与欧洲决定生死的最后一站,将军格鲁希临危受命,用他手中三分之一的军队去追击格鲁士军队。但是他一直固守拿破仑的命令,不敢自己做出决策,最终导致欧洲联军最先拥有援军,法国命运就此改写。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我们经常会说纪律部队,或者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当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时刻,也就是因为顺从,绝对的服从,决定了滑铁卢的必然悲剧,但是也不能责怪将军格鲁希,也是按规矩办事。同理当代社会,很多时候制定制度者与实际执行者对于现实情况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所以与时俱进就变得格外可贵了。

    滑铁卢战役中的一分钟戏剧化的也有可能会出现在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的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是某一分钟。但是这些时间点,它们的影响力超越了时间,书中也从不同时代和地区回顾了若干个这样的群星闪耀的时刻。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时的使命的那一刻,那一个瞬间,也许也是那关键的一分钟。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夏艳

«人类群星闪耀时»讲述了十几个人类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人类历史上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刻,会发生一些或玄妙神奇,或名垂青史,或影响深远的事件,而本书正是茨威格挑选出他认为星光璀璨的时刻。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1858年7月28日,在居鲁士·弗·菲尔德的推动下,人类越过大西洋的第一次通话实现了。在第一次电缆的铺设中,失败了两次,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在菲尔德带领下又进行了第三次尝试,终于在7月28日开始的这次铺设为人类在大西洋海底建立了一条电的通途,然而很快就出现了故障,人们都埋怨菲尔德。六年后,菲尔德用成熟的电缆技术取得了最终的成功,还找到了上次的故障原因,使美洲和欧洲之间有了便捷的桥梁,也向世界证明了自己。他的坚韧执着和顽强的抗压能力令人敬佩。

从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们青年一代。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如果我们对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怎么样做不清楚,不知道现在所处的位置,更不知道要走向何方,必然会迷失方向。古人云,“一了千明,一迷万惑”。青年要摆正自身位置。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只有找准方向,树立清晰目标,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才能彰显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目标。要摆正位置,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竭尽全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青年要找准人生方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青年只有弄清“为了谁”,才能有清醒的角色意识,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牢记初心和使命,立足此时此地,心无旁骛地做事,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被外界干扰。青年要培养坚定意志。对自己的工作要有一份热爱,对明晰的目标,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探索、思考,不轻言放弃。青年要尊重成长规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长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我们要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不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实现人生价值。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李林峰

14个故事都很让人震撼,而让我很感慨的,是《南极争夺战》。 1911 年,英国海军上尉斯科特开始了征程,他的目的地直指南极。在当时看来,他们几乎在自己的认知中克服所有困难,准备好了一切,从衣服到食物,再到拉雪橇的西伯利亚矮种马,一切貌似都在掌控之中。在经过近半年的等待,出发的日子终于来临。而就在这时,他们惊讶的发现,他们并非妄图征服南极的唯一团队,在距他们 110 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挪威人,也在计划着向南极挺进,他就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阿蒙森。但是此时的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因为一切看上去相当顺利,而真正的困难,随着斯科特团队的开拔,才扑面而来。先是西伯利亚矮种马不适宜南极的冰天雪地,在走到比尔兹摩尔冰川时全部死亡,他们不得不使用人力,拉着沉重的雪橇继续前行;接着是天气突然转变,冬季风的提前来临,让本来松软的雪变成了坚硬的“三角铁”;可最大的困难总是被留在最后,当他们以为战胜了一切困难终于要迎来最后的胜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南极点的团队时,才发现在南极点上,已经飘扬着挪威的国旗,阿蒙森已经提前到达了这里。在人类的历史上,包括我们今天此刻也只能坦诚地陈述事实,阿蒙森是第一个见到南极的人。斯科特团队梦想已破灭,使命已被别人踏平,但是该完成的任务也必须要完成,收集岩石资料,观测气候数据,最为心痛的是,他们要带上阿蒙森在南极点上留下的证据,以证明他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给挪威国王的信。我也很佩服这个团队的坦诚和高尚,当时他们是失败者,梦想的失败是诛心的,返程的团队面对同样恶劣的环境也失去了来时的勇气和斗志,全部惨死在回去的路上,后来的探险队找到了他们的尸体和遗物,南极风光得以公布于世,英国国王也为此屈膝下跪纪念死难的英雄,看似徒劳的事杰出了金光闪闪的硕果,呼吁人类仍然需要奋发向上直抵无穷地去完成没有完成的事业,成为生活历史中最美最高尚的时刻。

让我个人觉得遗憾的是,茨威格并没有涉及到中国的历史,当然这也是他所处的时段有关。如果没有战争,如果他对我们漫长而精彩的历史有研究的话,也一定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像商鞅变法,胡服骑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都会做出有意思的阐述。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何非凡

奥地利著名作者茨威格记录14篇⼈物传记,向我们展⽰了14个决定历史的瞬间,当历史的使命降落到个⼈⾝上时,主⼈公如何对待这历史的抉择,他们强烈的个⼈意志和历史宿命碰撞之际,⽕光闪耀,照耀着⼈类⽂明的天空。因为他们强烈的意志和美好的愿景才能当之⽆愧的承担历史赋予他的使命……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讲的是菲尔德铺设一条海底电缆成功将纽芬兰和爱尔兰连接起来。菲尔德经历了那么多次失败,还是能够顶住外界的压力,一次又一次再次尝试。⾯临⼈们的谩骂诋毁,从恶意的诋毁中一次⼜一次复活,终于向欧洲传送出了清晰的讯号,这就是⼈的意志的伟⼤之处,变不可能为可能,在⾏进的路上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也仍然拥有从头再来的勇⽓。这是我从菲尔德⾝上学到的。

给我的启示是要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强的意志使得人在成长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怕吃苦受累、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经得起磨练,不会轻言放弃、半途而废,能成长为一个坚定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坚强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上周在株洲举办的湖南省侨联读书侨界红色读书分享会上,胡鹏飞分享的一句话令我印象颇深:如果把人生比作蜡烛的燃烧,那么信念就是里面的棉线。所以我认为想要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就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对自己所做的事要有信心坚持到底,不怕挫折,不怕困难。

就自身现阶段备考来说,考试因疫情的延期,拉长线使得许多人躺平,这就是意志力不坚定的表现,最终取得成功的一定是享受备考的枯燥,意志力非常坚定的人,所以只有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意志,对自己的目标永不退缩、因难而上、勇往直前,才能在现在内卷如此严重的大环境下脱颖而出,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熊迪旻

茨威格说: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在《人类群星闪耀时》本书中,就收集了人类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让人心感澎湃,让人动容的14个闪耀瞬间。无论是亨德尔、列宁、菲尔德等人的成功,还是拿破仑、斯科特、威尔逊的失败,都是那么生动有趣而引人思考。

而最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是《不朽的逃亡者》--太平洋的发现这篇故事。1513年,富有冒险精神的西班牙巴尔博亚随船到达南美洲,去开拓和寻找财富,他不仅挤走了整支队伍的主人,还赶走了新派来的总督。被他赶走的船队主人回到了西班牙,向西班牙宫廷举报了他的恶劣行为。为了避免西班牙宫廷的惩罚,他决定率先去寻找南美大陆的财富,以此来庇护自己的安全,在艰苦的旅途之中,他成为了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文明社会中的人类,并且他知晓了不远的国度中还有存有无限黄金。而就在此时,他的朋友皮萨罗为了抢夺功劳背叛了他,联合国王派下的新总督一起将其暗算。

在我看来,巴尔博亚绝不是圣人,而是一位跟曹操一样,身处乱世的枭雄。他多疑且机智,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他自私且大胆,可以为了自己的生存与成功不择手段。背叛盟友、违抗国王旨意、随意杀戮,对他来说习以为常,他的人生充满了尔虞我诈与背叛。

让我感到钦佩的不是巴尔博亚用阴险的计谋为自己赢得权力,而是在即将到来的审判前,毅然决然地前往随时当地土著都害怕随时可能丧命的热带雨林,去搜寻新的海洋,将功补过,从而在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他认为,与其双手被捆绑着屈辱地拖上断头台,不如为一切时代最英勇的冒险行动之一光荣牺牲。在他迈出前往未知领域的那一步,闪耀的不仅仅是他之后发现太平洋的瞬间,同样耀眼的是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人生会面临无数选择,而在关键时刻,我们又是否会有勇气去选择最光荣最危险的选项呢?巴尔博亚给了我们答案。我们必须抱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