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学生畅想曲
编者按:
作者胡野碧,曾经是曾荫权特首智囊团成员,现任香港睿智金融集团主席,常德市侨联名誉主席。此文是胡野碧在59岁生日时有感而发,洋洋洒洒7000字长文,信手拈来,处处闪耀着圆融通透的人生哲理与智慧,堪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人生教科书。
为教育启迪更多的人,让大家心智更成熟,更具有幸福生活的能力,特转载此文,以飨读者。
---59岁生日感悟
三好学生在我心中一直是神圣的向往。
我读书多年,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我不听话,事事总有自己的主意,上课喜欢插科打诨,逗同学,特别是逗女同学发笑,老师和男同学大多对我嗤之以鼻。结果我不仅从未评选上三好学生,也从未当过学生干部,做过的最高官职只是放学排路队的路队长,因为那条路就我一个人,我即是队员,也是队长。
从没当过三好学生,我对三好学生就一直有一种向往。特别是当我读完所有的书,走入社会之后,我会经常思考:人在学校,学校提倡和鼓励大家做三好学生,然后也有相应的评比奖励。但进入社会之后,三好学生这种说法就绝迹了,更没有相应的评比奖励。
在工作单位,每年有劳模、先进工作者、优秀员工等评选,但从没有德智体全面发展三好员工的评选,这让我意识到如下几点:
1.三好学生只是一个学校内的专有名词,当你完成学业进入社会,你不再是一名学生,自然就不再适用这种说法了。
2.当你不再是学生,你在工作单位,你的单位评价你主要看你对单位的贡献:你完成了多少项目,赚了多少钱……单位主要在乎你给单位带来的效益,而非你的个人素质来评价你的价值。
这听起来合情合理,所以我们从来没听到过在单位上要做三好学生、三好员工的说法。但我认为这是没有与时俱进的。
第一,三好学生不应该固化成学校内的专有名词,我们总说人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穷无尽,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人这一辈子永远都是学生,只不过在学校里主要学书本知识,在社会上则学工作技能和为人处世的技巧。
第二,在学校里,提倡做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这要求不断提高完善自己,让自己一天天进步。但进入工作单位后,是否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就基本没人管了。单位上看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这自然也是不对的:人生是一个漫长过程,人这一辈子在学校的时间,哪怕读到博士,博士后,都是相对短暂的。而从工作岗位一直到人生终点,永远都是一个需要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实际上,如果持续不断地修炼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完善,则自己的工作和人生都会更顺利一些成功一些,这和单位上强调的结果论是不矛盾的,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一个巨大的问题出现了:在学校里,三好学生有很明确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而在社会中,在工作岗位上,什么叫“社会的三好学生”?
三好学生的概念,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是从德智体三个方面来衡量。只不过在社会上,德智体三个方面的具体含义,一定众说纷纭,100个人有101种答案。 此刻,当我步入人生第60个年头之际,我个人对“三好”的认识如下:
(一)
首先是德:品德和德行。美好人性会有许多光辉闪耀的星星点点,但我个人觉得其中必须和重要的就是:靠谱、善良、坚韧不拔。
靠谱指的是责任感,信守承诺,做事让人放心,值得他人信赖。这说起来似乎比较简单容易,但真正做到却很难很难。小到开会守时,中到借债按时还钱,大到商业约定完全遵守。社会上坑蒙拐骗,忽悠吹牛,夸夸其谈的人为数不少,埋头苦干,一诺千金,说到做到的人却较为稀缺。
接着是善良。善良指同理心和同情心,愿意去帮人,特别是帮弱势群体。我赤手空拳来到香港,在一个完全的商业世界打拼,没有任何先天的优势和资源,那凭什么才能立足和成功,才能把生意做成?答案是尽量让自己有良善之心,乐意去给别人帮忙,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当自己善良,人家就放心前来打交道,当自己处于困境,人家也就愿意前来帮忙。
但是,对于善良,社会上存在很大的误区,那就是以钱以捐款去衡量人的善良,所以现在有首富榜,也有首善榜。但我想说,一个人是否善良,主要看其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并非只看他捐了多少善款。社会上有的人赚了很多钱,但这赚钱的过程充满了黑幕,充满了不道德,甚至不合法。之所以其要捐钱,捐钱目的是花钱消灾,是让自己心安理得。另外,有的人捐钱主要目的就是沽名钓誉,通过捐钱弄一个委员,代表这样那样的社会光环,一方面掩盖自己赚钱过程中的各种不道德帮自己洗白,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政治光环去捞取更多的金钱,社会上这种虚情假意道貌岸然的满口仁义道德之士并不少见。真正的善良更多地看怎么对待身边的人,怎么对待弱势群体,捐款多少,只是善良的一部分,绝对不是全部。
良好品德的第三方面是坚韧。人的素质评价有IQ和EQ,同样甚至更重要的还有AQ抗逆商,指对抗逆境的能力。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这样那样的烦恼。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权势财富,在其自身的层面和环境中,都有其层面和环境中相应的问题和烦恼。
人经常会遇到麻烦挫折和失败,那遇到了怎么办?有一篇文章“人到了一定年纪,拼的是忍耐力和自愈能力”,这标题就给出了答案。
忍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品质。很多时候人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其实是没有太多解决办法的,能做的就只是等待和忍耐。每个人都想眼前麻烦能够尽快解决,但社会没人可以掌控,很多麻烦都远远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唯有耐心等待,承受痛苦煎熬,期待事情发生转机。在这个煎熬过程中,发火失控,怪罪他人都于事无补,只能使问题恶化,把事情搞砸,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忍耐。我每天早晨的锻炼项目里都有深蹲,倒立和平板支撑,这些锻炼项目中的时间每一秒都是那么漫长,但也正是对自己忍耐力每一天的训练和提醒。
很多时候事情发生转机,问题得以解决,这固然好。但很多时候事情没有转机,最后就是失败,这怎么办? 这就要考验自愈的能力了。
什么叫自愈?人这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失败,方方面面的,遇到挫折失败后怎么办?很多人哀声叹气,怨天尤人,萎靡不振,一蹶不起,这肯定不叫自愈。自愈就是自己静静地呆在一边,把失败挫折想清楚想透彻,然后把这件事放下抛在脑后,继续向新的人生目标前进,这才是自愈。
当然,任何挫折失败都十分痛苦,都不容易被放下。为此我发明了一套自愈方程式。方程式第一条:不要把失败原因归咎别人。当归咎别人,心中就一直会有怨气,会有憎恨,而当心中充满怨气和憎恨,问题根本就没有放下。其实,怨恨别人是一种愚蠢行为,因为人家并不知道你心中的恨,人家根本没感觉,而自己却因为心中总是愤愤不平耿耿于怀而把自己搞得成天很难受。恨别人是一种很负面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尽量不要去恨别人,尽量不要把自己的失败归咎到别人头上。
那么,失败不归咎别人,应该归咎谁?难道应该归咎自己?对了!当任何失败发生后,都要尽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即使原因有时有些牵强,也都要主动承担责任,因为这有助于自己走出这段阴影,有助于尽快放下这段失败,这实际上是阿Q精神的一种新的解读,一种更高层次的解读。
我人生经历过二次相对惨烈的失败。第一次是创业经历,我2000年初自立门户,几年之后因为和某客户发生很大冲突,这客户暗地里收买我的副手,联合起来对我公司进行恶意收购,然后控制了公司,我作为创始人被赶出了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这件事情当然是一次重大挫败,表面上看,我副手背叛了我,并和客户联手进行恶意收购,我应该憎恨他们。但冷静下来,我仔细思考为什么副手会背叛我,为什么和客户会发生严重冲突?真正原因是我公司自身的实力不足,没法拿到好的项目,只能做一些质量参差不齐的项目,而质量不好项目天生就很难成功。但客户花了钱,我们又不能帮其成功,当然大家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摩擦冲突。所以整件事情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公司的实力问题,是公司自身的商业模式问题,其后发生的挫败都只是这根本原因的结果而已。
第二次重大失败是某强力人士给我推介一个项目,我因此投入巨资,最后这个项目颗粒无收。表面上失败是因为该人士当初承诺的项目种种优势没有兑现,当项目出问题时,其又没有积极周旋抢救。但根本原因在于我自己的权力崇拜,过多地依赖其非专业判断以及其背景可能发挥的作用,而没有真实客观地从项目本身进行专业仔细的价值分析,所以项目投资失败。
这两次失败,我来演示如何从自身找原因,这就是我自愈方程式的第一条。而自愈方程式的第二条就是:既然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自己,那就要学会尽量原谅自己,尽量放过自己。
自愈方程式的第一条,是不要把失败归咎别人,否则容易埋怨憎恨别人。而让自己原谅放过别人,是远远困难过原谅放过自己的。人这一辈子永远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都会不断地犯错,纠错,成长,再犯错,再纠错再成长……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直到生命的终点,犯错本身就是人一辈子永远不断经历的过程之一。
我前面的两大挫败,第一次公司创业失败,根本原因是公司商业模式有问题。我安慰自己这毕竟是我人生第一次创业,当然缺乏经验,如何创业成功,如何找到合适商业模式都需要不断摸索。创业失败,天也没有塌下来,关键是下次创业要改变商业模式,要避开原本商业模式中的硬伤。这样想,心中就舒坦很多,也就尽早走出了失败后的伤痛,继续前行了。
第二次失败,我安慰自己毕竟出身平民家庭,对权力会有天然的崇拜,特别是很高的权力。这种崇拜之下,很容易把理性抛开,而在自己的想象中把权力作用无限夸大,所以这次失败就当成自己对于没有亲身拥有过的权力所交的一次学费,尽管这学费昂贵了一些,但人不就是这么一步步交着学费成长起来的吗?
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不会被围困在失败伤痛中,反而会烦恼变菩提。其实失败之后,这个世界依然充满了各种各样新的机会,等着自己继续投入,继续战斗,继续前进。当时间精力在放新的项目,新的机会,新的憧憬中度过,就不会老纠缠在过去的伤痛里。能做到这点,就表明已经从失败中痊愈,已经成功地自愈了。
(二)
我提出人要做“社会的三好学生”,要一辈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方面我强调的是靠谱,善良和坚忍不拔,那么智方面是什么呢?
在读书时,智是学习成绩。但进入社会之后,没有考试,没有成绩,那智代表什么?我认为是智慧,是如何智慧幸福快乐地生活这一辈子。
我标榜自己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才30多岁,但此时我将跨过59岁。 59年的人生中,我见证过太多太多不幸福的人生,哪怕这些人富可敌国,哪怕这些人位高权重,真正快乐幸福的人是不多的,因为幸福是一种能力,它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博大宽广的胸怀。
而什么是智慧的生活?我的定义就是:智慧的生活就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生活。有一篇文章我很喜欢,名字叫“人生是一盘跳棋”,因为跳棋要赢的话,自己的6个棋子要全部进入对方领域。因此下跳棋时,一定要让6个棋子齐头并进,而非少数棋子突飞猛进,其他棋子原地踏步。
其实这6个棋子代表了人生的各个方面,它要求人综合协调好所有方面,而不是少数方面发展好,其他方面却大幅落后,因为这些落后方面反过来会拖累整个人生的后腿。眼下特别常见的是人人都想赚钱,都想尽快发家致富一夜暴富,结果为了赚钱,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劳累,大吃大喝应酬,最后钱赚到一些,但身体却垮了,然后看病治病把赚的钱又倒贴回去,而且生病过程中自己身体很痛苦,家人非常焦虑担心,自己本来的业务生意也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我说人应该智慧地生活,智慧生活的定义就是一个相对平衡,动态平衡的生活。
人生的方方面面很多,要平衡并不容易,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是一个持续修炼的过程。我觉得人生主要是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良好平衡。
首先是奋发向上和知足常乐之间的心态平衡。人这一辈子要不断上进,永不满足,持续进步,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否则会觉得这辈子要到头了,人生没有希望,明天无法比今天更好,这成为人最大的悲哀。但人在不断追求,向上攀登的过程中,要懂得时不时停一停,歇一歇,欣赏一下沿途风景,为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满足,自豪和感恩。否则,一味向前猛冲,不知道停歇,就会活得太痛苦,太煎熬,太焦虑,就会像穿上红舞鞋的小女孩,不停地旋转舞动,最后活生生地把自己累死。
我妈经常劝我,说我现在功成名就,应该什么都不干,每天就是吃喝玩乐享受生活。我说那样的话,我和一头猪有什么分别?实际上我根本不可能每天只吃喝玩乐,我必须要工作,必须要有这样那样的追求,尽管这会伴随着这样那样持续的烦恼和挫败。工作让我体会到人生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让我感觉人生每一天充满新的机会,新的希望,新的意义。我热爱工作,但我不会盲目地一心只顾工作,特别是当我工作中出现新的麻烦和挫败的时候,我会多想想我过去曾经获得的成功,就会明白人这一生中成功失败都是兵家之常,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任何事情看轻一些,看开一些,天大事,平常事。
人生的第二个平衡是事业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毫无疑问,事业是人生命的基础,甚至就是人生命的本身。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永恒而又朴素的目标就是: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人们为了事业去奋斗去拼搏去全力以赴,是自然和应该的选择。但人们在奋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个大的误区,那就是什么才叫“更好的生活”?大多数人肯定认为,赚更多的钱就是更好的生活。于是,社会上大家一门心思埋头去拼命赚钱,把钱当成一切,当成终极目标。为了赚钱,可以风餐露宿不顾身体健康,可以尔虞我诈不顾同事关系,可以常年在外不顾家庭和谐子女成长......最后也许赚到了钱,但身体毛病不断,和同事势成水火,与家人冷落疏远,这叫做“更好的生活”吗?当然不是!
我强调人要多读书。只有读书,才会对生活进行哲学上的思考,才会去思考赚钱目的究竟是什么?才会真正理解和懂得“更好的生活”意味着什么?“更好的生活”绝不仅仅是钱,它包括健康强壮的身体,没病没痛或者少病少痛;它包括赚钱过程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没有损害他人利益,没有引起太多后续麻烦。否则,赚钱之后不断有人来闹事,来索要赔偿,搞得鸡犬不宁,这能叫“更好的生活”吗? 同样,在赚钱过程中,没有冷落忽略自己家庭,老人获得稳妥周全的照顾,孩子体会到家庭亲情,家中一团和气,一遍安宁,这才是“更好的生活”的准确定义,这才是赚钱的终极目的。
人生的第三个平衡是指审时度势和特立独行之间的平衡。
人是社会性动物,本能就有社交需求。人不能离群而居,不能太孤立,太孤独,太孤傲,人需要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尽量融入到所生存环境中,和大家一起去喜怒哀乐,去感受集体温暖,去体会时代脉搏。
但另一方面,人在这个世界上活一辈子,需要特别珍惜这一辈子。而珍惜的方式就是要在这一辈子活得痛快,活得精彩,活出自己独特的模样来。
那么怎样才能活出自己独特的人生?我的答案很明确: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和流言蜚语。社会是一个金字塔,最终能够出人头地,能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永远是少数。但这些卓越的人,这些金字塔尖的成功人士,每一个都是性格鲜明,有自己独特长处的人,其成功一定有其性格相配的独特成功理由,而绝不仅仅是靠运气。人成功可能一次,二次有运气成份,但要长久成功,一定是其能力、素质、性格、品行中有与众不同,鹤立鸡群的地方。
我曾经推崇过的成功方程式:就是胆大心细脸皮厚,其中我特别强调脸皮厚。脸皮厚,实际上厚的不是脸皮,而是在心灵上包装了一层厚厚的盔甲,使心灵不易遭到伤害。简单来讲,就是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承受挫折失败,如何在众多不如意的事情面前沉着冷静,这需要极其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脸皮厚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生素质。一个人如果要活得有性格,要活得精彩,就不能太在意人家的眼光和评价。当然,也许本来就未必有太多人会关注你,如果人家真关注你,你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有过硬的本事,让自己成为芸芸众生中的强者,让人家去仰视你,这样就会走出一条特立独行的强者之路,就会拥有精彩纷呈的美丽人生。
以上所讲德智体中的智,就是智慧的生活,就是相对平衡的生活。它需要生活的方方面面尽量取得动态平衡,不会顾此失彼,不会丢三落四,不会因噎废食,人生像一盘跳棋,各方面齐头并进,快乐融融。
(三)
德智体,最后是体。我之前写的文章《我有一个小目标,活过110岁》,其中对健康,责任,身体锻炼和生活习惯等做了详尽分析。德智体三方面其实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良好品德引领智慧生活,智慧生活造就强壮体魄,而健康强壮的身体又对德行和智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身体健壮,精力才能充沛,精力充沛,遇事才能沉着冷静,对人对事才能客观温和,不会轻易失控发脾气。人的良好品德包括靠谱,善良和百折不饶,其实都需要强壮体魄做基础。一个病怏怏的人很难在失败挫折面前不屈不饶,麻烦事多了,人就容易精神崩溃,而精神崩溃,就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继续去拼搏奋斗,难以对方方面面的人和事负上应尽责任,难以成为一个靠谱的人,更谈不上关怀他人,关怀弱者,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因为其自己总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智慧地生活,同样需要强健的身体。当身体出问题,经常出入医院,自己要承担病魔带来的痛苦,家人也牵肠挂肚,又怎么可以从容,平衡,开心地生活呢?身体不好,其他都成了空中楼阁,所以人的德智体完全就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生日之际,我提出“做社会的三好学生”。读书时,大家争做三好学生,但这个三好是有期限的。在社会里,做人生的三好学生,则是无穷无尽的,它是一辈子工程,需要一辈子的追求,一辈子的修炼,一辈子的自我教育和提高。
德国知名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就是一点:道德之教育”。法国知名作家罗曼罗兰说:“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印度知名作家泰戈尔说:“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接近伟大的时候”。祖籍湖南常德的香港不知名人士胡野碧说:“让我们做社会的三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