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侨联召开读书分享会
3月2日,市侨联负责人郭震宇主持召开机关干部职工读书分享会。市侨联工作人员何非凡、熊迪旻分享了《被讨厌的勇气》、《刀锋》的读书体会。
郭震宇点评道,经典书籍就是灯塔,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两位干部都在阅读的书籍中找到了自己所遇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缺点,并且慢慢改正自己缺点。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加强对政治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也要阅读国外经典名著和管理学书籍,借助经典的力量校正我们的人生坐标,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附读书分享发言稿原文: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本书以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为基础,以一位哲人和一位迷茫青年的谈话展开论述,本书语言非常通俗,因此阅读感非常好。阿德勒理论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反常识”,颠覆之前的认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人生中的各种基本问题。
本书论述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如何摆脱过去的创伤:我们的不幸是由自己选择的,要从目的去看待现在的行为,而不是从过去的经历找原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二是期待他人认可是人际关系的羁绊:追求别人的认可,害怕被别人讨厌,对他人抱有期待,是人际关系痛苦的原因,采用“课题分离”让人际关系变得非常简单,达到“共同体感觉”能得到幸福的人际关系。三是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而不是过去和未来。书的观点很多,让我感触很深,与各位领导同事分享。
一、自卑感来自主观臆造: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一直不愿意承认和接受自己有自卑感。但心理学上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自卑。了解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后,发现无论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要看你赋予他什么样的意义。你的自卑感,其实是你不满足于现状,所以不断要求自己进步,让自己变的更优秀的一种推动力。被赋予了积极意义的自卑感,是会起到积极作用的。而完全沉浸在自卑中,让自己变的越来越消极,便进入了自卑情结。自卑情结,也被阿德勒认为是一种借口,一种停滞不前安于现状的借口。如果你已经区分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请审视一下自己,你是有一点点自卑感,还是深陷于自卑情结之中不能自拔?还是阿德勒的观点: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如果有了竞争,不知不觉中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一个人跟一群"敌人"生活在一起,怎么会轻松快乐?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的前进即可。这句话很好理解,但是真正做到还是有难度的。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外面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总与他人比较,产生嫉妒、怨恨等心理是不可避免的,那种感觉不但产生不了什么积极作用,同时会让自己很苦恼。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是充满嫉妒与怨恨的。所以,努力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努力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向着理想中的自己努力,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离理想中的自己越来越近。这种感觉会让你更加自信,更加优秀。
最后书中的内容真的很实用,它就像开出一剂心灵处方,把身边很浅显易懂,而你却深陷其中、不能理解的问题罗列出来,给你提供解决办法。
《刀锋》读后感
《刀锋》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4年。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青年拉里因为好友在战争中猝然死亡,而开始向自己的内心展开深刻的追问: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战后,拉里在故乡感受着美国建设一个“宏伟而繁荣的时代”的热潮,却难以置身其间。他执拗地要寻求心中那个让他难以割舍的疑问。他在书籍中发掘,在静思中梳理。为此,他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热情,甚至解除了与恋人的婚约。拉里对人生感到迷茫后,不肯就业也不肯进大学,他只身一人来到巴黎,又从巴黎遍游世界,饱读诗书,最后到了印度,终于对人生大彻大悟,返回美国,做一名自食其力的出租司机。拉里在迷途中寻找答案的过程及方法使我受益匪浅。他的方法:大量读书、干体力话、向智者学习、游历四方……
《刀锋》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不会有标准答案,我们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去寻找自己的答案。拉里为什么放弃了自己所追求的财富、地位以及体面的生活?就是因为他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精神上的满足。在拉里看来,真正的人生态度是过一种充实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在书中,有人说拉里疯了。可是,我认为他才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断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答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的真正成功人士。
读完此书,我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状态也有所调整。之前我会问自己:未来的人生,你要怎么度过?你想要做什么?你想要成为什么?诸如此类问题,往往我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这些问题我并不能回答上来,对自己对人生会有迷茫。但是,现在的我能接纳迷茫状态了,在迷途中不慌乱而是对自己更有耐心告诉自己“慢慢来”,总有一天我会找到心中疑问的答案。现在,我更加懂得如何从容的行走在途迷中。就我而言,一是多阅读,每一本好书都是益友,总能引导我去思考些事情使我愈加洞悉自己的想法;二是实干,很多事不要只想不做也不要轻易放弃,要去尝试去坚持。当你有了行动后,你会逐渐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有时我仍会问自己一些空洞的问题,但现在我更加学会了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漩涡中光想不做,既要思考也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