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动态 >> 工作动态 >> 详细内容

常德市侨联召开7月读书分享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10 10:20:54 【字体:

7月5日,常德市侨联召开机关干部职工7月份读书会分享会。市侨联工作人员刘倩妤、何非凡,分享了《我们仨》《活得通透》的读书体会。

郭震宇点评道,本次读书分享会分享的内容非常温馨,也十分实用。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在学会社交与群体生活的同时,也要学会与自己相处;年轻干部在择友时应保持慎重,择友实际上也是自我价值选择的体现。在今后的读书分享中,也要像今天的分享一样,将作者背景、写作背景、书本内容与自我感受相结合,帮助大家更好地从优秀书籍中汲取能量。

e3a396ead69f471e9538eb0b399d6fe7.png

附读书分享发言稿原文: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当代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3年7月。杨绛先生于2016年去世,享年105岁,是一位长寿老人。但是她的爱女钱瑗与丈夫钱钟书分别于1997年、1998年相继离世,三人就此失散了,于是便有了这一本不言悲苦却让人心痛不已的《我们仨》。

《我们仨》从梦境初始,渐渐照应现实,一家三口平淡生活中的温馨趣事,相濡以沫中的相守相助,直至最后一程一程地送别,到最后“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先生没有哭天喊地,平平淡淡地就把苦难讲了。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前两部分都是虚虚实实,我一开始还没看明白到底是写实还是做梦,因为书里面描述钱钟书先生接了电话就去开会了,情节很正常但是有些地方很奇怪,比如开这个会的时间跨度很长,钱钟书先生住的客栈是每天都会改变方位的,杨绛先生需要记好位置再前去看望他等等。越往后读我才看明白,这一段情节是以万里长梦的形式展现,把女儿、丈夫先后离世带来的痛苦与折磨转化成不真实的梦境,但在梦境里面女儿和丈夫的行为日常却又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是杨绛先生感受过的温馨与和谐。杨绛先生把日渐逼近的永别,用烟雾迷蒙、空气郁塞的古驿道上的荒凉来象征,把原本虚无缥缈的死亡写得情景交融,平平淡淡却道出了无法言喻的苦楚。

到了第三部分,从1935年夫妻二人留学,到1998年女儿与丈夫相继逝世,杨绛先生记录着过往日子中的每一件小事,简单纯粹却充满力量。他们就是很纯粹的勤奋治学、兴趣相投、相敬相爱的一家人,就如同这世间千千万万个平凡幸福的一家人一样。

只是幸福总有期限,“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了。”读到这里真的很难过,行走在消逝中的我们,能做的大概只有那一句通俗易懂却始终无法做到极致的“珍惜当下”了吧。平凡点滴越真切,生离死别越悲情。

因为知道我们的一生就是单行道,或早或晚总要和遇到的人、事、物告别,自己也终将消散。但也是因为接收到这种难过的情绪感知才会让我想要更加珍惜当下,我现在也越来越觉得选择在家乡工作是适合我的,因为我觉得如果每年真的都只有屈指可数的日子和爸妈团聚,到时候我可能会后悔。虽然或许在外面闯荡有几率干出一番事业成就自己的辉煌人生,真正自由地享受自己没有束缚牵绊完整的一生,那确实是一种更加放飞自我的快乐,但我觉得守在爸妈身边这种让我心安的幸福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无所谓正确错误,也无所谓伟大渺小,没有高低之分,用心感知,尽管会有如果做出另一种选择会不会人生不一样的想法偶尔冒出来,但我觉得现阶段只要满足快乐的情绪占上风,那就是对自己而言正确的选项,毕竟人生不能把什么都体验到极致。

看了这本书我还想起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这个真的非常好看,里面有一句台词: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我觉得在杨绛先生心里,女儿和丈夫从来都没有真正离去,而是以另一种身份存在在她的身边,在她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以后,他们仨又会团聚在另一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人生的终点不是消散,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团聚。

 

《活得通透》读后感

今天分享的这本《活得通透》,是由中村恒子和奥田弘美所著的书,这是两代心理医生的对话记录,围绕生活中困扰大家的问题展开对话,既是经验之谈,更体现了哲学思维的通透,是一本引导人通向快乐豁达的指南,它教人学会自洽,心平气和地在琐碎繁忙的生活中走好自己的路。它主要探讨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并应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以一种更加深入和通透的方式去生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观点独到,方法实用,不仅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也让我在实践中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在书中,作者首先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人生在世,我们无法完全独立于他人而生存。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这一点我深表认同。在实际生活中,我也发现,当我们与他人建立起了真诚、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关系时,我们会感到更加快乐和满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作者还提出了一种名为“断舍离”的方法,用于处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主张我们应当放下对他人、对物质的过度执着,以及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过去,以一种全新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书中的另一个主题是关于如何面对年老,作者认为,年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他们鼓励我们接受自己逐渐老去的事实,同时也要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局限。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过于追求年轻和健康,而忽视了老年人的需求和价值。但事实上,老年人也有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并照顾他们,帮助他们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活得通透》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强调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作者指出,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也无法控制所有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接受不确定性,并在不确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同时,书中也强调了人生的多元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尊重并接纳这种多样性,同时也需要理解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我认识到应该更加关注自已的内心世界,去发现并追求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总的来说,《活得通透》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它不仅为我提供了许多关于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见解,也为我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分享到:
【打印正文】